• 在线投稿

农林要闻

  • 校内澳门尼威斯人网站(中国)有限公司热线:9291819

首页 - 农林要闻 - 正文
【农林故事】“和美乡村”实践团:续航乡村庭院,精读红色青春
【发布日期: 2024-01-17】 【来源: 】 【作者:】 【编辑:尧甜】 【点击量:

10月29日,第十八届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贵州大学举行。由我校李嘉欣、杜煜瑶、张林浩等同学组成的“和美乡村”研究生实践团在蔡梦莎、徐达、张孟镇等老师的指导下,凭借“青年回乡筑庭院,红色引擎助未来”实践作品,斩获了红色专项赛道特等奖。

该获奖作品以台州、遂昌及开化的庭院设计服务为主要内容,讲述了以风景园林专业为主体的学生党员们,长期助力“千万工程”,坚持并践行园林学院二十年来以党建引领为中心、以专业水平为圆心、以乡村庭院为重心的“红色1+1+1”模式。团队负责人、园林研214班李嘉欣表示:“感谢学校、学院对我们的支持和信任,让我们成功地将这个二十年的故事带到挑战杯决赛的舞台。”

走好农村规划设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

在作品主题方向的确立上,团队从一开始就没有丝毫犹豫。“庭院设计服务是我们学院牢牢攥紧的服务特色,它与村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,却是人居环境提升过程中极容易被忽视的部分。我们跟随大团体的方向前进,所以项目在主题上的选择是十分明确的。”李嘉欣说,“我们的作品不仅仅包括我们自身参加的实践,更是基于学院二十年来开展庭院设计服务、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。”

庭院是农村最小设计单位,也是农村规划设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“乡村庭院设计”方向的确立,让团队既能成为“二十年”助农战略的火炬手,又能为当地村民办好事、办实事,为乡村振兴等一系列红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。

既说到“红色专项赛道”,何以体现“红色”思维、“红色”深度、“红色”实效,是该赛道每支队伍必须考虑的问题。“我们团队的‘红性’主要有三点,即项目内核、服务模式、设计文化。”李嘉欣解释道,要设计出人民满意的作品,就要“红”得全面且具体,要从“战略红”延伸到“行动红”,从“表面红”渗透到“核心红”。

她介绍说在内核上,乡村庭院设计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一部分,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,从党的二十大报告到中央一号文件,再到习近平总书记给涉农高校的回信,多次强调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、发挥“人才”在强农兴农中的重要作用;服务上,团队从单向入驻乡村服务,到支部充分发挥学科优势,在反复实践与传承中形成如今党建引领、庭院赋能、专业支撑的“红色1+1+1”模式;文化上,团队将乡村庭院设计与红色故事结合、与红色文化共生,由表及里,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。

“当你邂逅困难时,就离开锁不远了”

在乡村实践和比赛筹备阶段,团队也曾遇到过诸多困难与挑战。“我们遇到过与村民沟通时语言不通的问题,方案有瑕疵反复修改的问题,视频效果不理想、无法突破形式表达团队理念的问题……”不管是在哪一个环节,他们都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困难,但大家从不认为困难是阻碍,而更愿意把困难当做一个开关。大家认为,如果成功是一扇锁着的门,当你邂逅困难时,就离开锁不远了。

为了解决对村庄认知不足的问题,团队对村庄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调研,深入了解了当地历史,调研村民需求。“大多情况下村民不太愿意直接说他们的诉求,需要通过一些引导,挖掘他们潜在的活动。比如在小忠村的一个点,一家农户门口堆满杂物,当我们问他们希望这里用来做什么时,他们并不太好意思表达。但当我们问他们平时喜欢做什么,又没有地方做,村民们便主动表示想有个地方跳广场舞、打牌等等。”

为了更好地了解筹备比赛,同学们还对已有的红色专项赛获奖作品进行集体学习,还深入分析了八八战略、千万工程,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备战。整个实践的过程,也是团队攻克难题、逐渐成长、收获成就的过程。“我很开心最终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,满载而归。在实践过程中,村民们聚集在我们设计落地的庭院里,我们无比欣喜;在比赛现场,我们拿着学校旗子、拿着荣誉证书在贵州大学(比赛举办地)合照,我们无比自豪!”

“材料漂亮不如技术漂亮,技术漂亮不如理念漂亮”

一路过关斩将,最终出类拔萃、结果喜人,被肯定与褒扬的绝不仅是一个结果、一次呈现,还有一套历经实验总结出的习惯和可行的思维与策略。

团队深谙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的道理,材料漂亮不如技术漂亮,技术漂亮不如理念漂亮。设计庭院,是一场长远、实用、可持续的规划。回顾整个实践和比赛过程,李嘉欣坚定不移地认为,团队之所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,在于他们实实在在地做出了令村民满意的作品,真正做到为民设计。

在设计阶段,他们就考虑到场地的位置和面积的问题,将空间的主要定位于“休憩”。如在小忠村,他们结合村子盛产竹、竹产品的竹文化特色,选择以竹子为原材料,以特色竹亭为主造型,结合桌椅形成可供村民聚集的场所。“后来在项目汇报的时候,村支书特别喜欢这个竹亭,因为将村庄特色和村民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了,既形式新颖、又功能实用,落地后也成为村民们经常聚集休闲的地方。”

不仅如此,团队充分发挥了专业+党建+庭院‘1+1+1>3’的作用,展开完全公益免费的服务,有效打破传统服务中设计与使用脱离的‘两层皮’现象,充分调研户主需求、引导村民参与建设。整个团队向乡村提供的是“调研-设计-施工-运营-维护的全过程性服务”,不仅是简单地服务乡村,更是不断思考如何把实践成果转化为可推广、可应用的策略模式、可复制的经验,最终形成有血有肉的调研报告。

学生们通过持续服务和实践,也无形中在心里播撒下一颗颗回到乡村、服务乡村的种子。“我们来自浙江省唯一的农林类重点建设高校——浙江农林大学,更是满怀着热情与敬佩去践行‘三农情怀’,践行生态育人、育生态人的理念。”

团队坚定不移地认为,服务乡村、服务三农是吾辈应当之举、应有之义:“我们希望通过一代代学子的接力,不断推动这种服务模式的应用与推广,设计出人民满意的作品,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。”

(学生记者 张志飞翔 澳门尼威斯人网站(中国)有限公司中心 祝宏)

COPYRIGHT©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.ZAFU.EDU.CN 学校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:311300 电话:0571-63732700
 浙ICP备11046845号-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